【检察文化品牌】哈尔滨道外:青年干警培养有招法 “重育 善用 激励”
时间:2024-09-18
来源:政治部
作者:高梅、王桦
编辑:王桦
录入:李昊伦
审核:高梅
品牌内涵
近年来,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检察院紧紧抓牢“深化能力作风建设”主线,以精选培优、注重实干为育人导向,以培养和塑造一批推动道外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为目标,创新实施青年领军人才培养三年工程,打造“外检青干培养”文化品牌。品牌自2022年6月启动以来,不断升级培养模式,逐步稳固“党组+党校+高校”培养格局,升级构建“多元融合”专班培养矩阵,夯实教育、管理、使用全链条培养,倾心打造青年检察干警政治淬炼、专业锻炼、实践历练“训练营”“练兵场”,建设心怀“国之大者”、砥砺“实干担当”的道外检察青年干部队伍,为新时期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。
搭建“育才平台”,精准破题,
严管厚爱,激活青年领军“新引擎”
立长远,抓规划
聚焦干部年龄结构不优、高层次人才紧缺、专业化人才不足等问题,启动青年领军人才培养三年规划,将40岁以下青年干警全部纳入青干班培养大盘。针对成长刚需创新并升级打造“党组+党校+高校”培养模式,量身定制多元化课程,搭建特色实战实练平台。三年来,举办3期青干班134人次参训受益,“人人渴望成才”全面铺开。
重管理,强运维
与检察人员考核档案制度并行推进,实行干部成长实践档案化管理制度,落实一人一档,一事一记,记录年轻干部思想动态、履职情形和成长情况,动态掌握年轻干部成长实践情况,做到年轻干部专业培养底数清、情况明、动态准、措施细、管控严,“人人努力成才”蔚然成风。
稳预期,见实效
按照近期备用、中期培养、远期储备、梯次使用的思路,分类建立人才储备库,引入量化考评制度,强化年轻干警培养效果的反馈与评估,成熟一批使用一批,确保人才培育见实效。三年来,共有23名敢作善为的年轻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,3名干警被择优推荐到上级院人才储备库,“人人皆可成才”薪火相传。
打造“用才环境”,精准滴灌,
跟踪培养,点燃人才培养“新动能”
导航引领,忠诚“铸魂”
积极引导年轻干部“从政治上着眼”,筑牢检察姓“党”的根和魂,三年来,先后有32名政治表现突出的年轻同志被推选为两届党支部书记或支委,平均年龄30周岁;依托“党建我执勤”党建品牌,政治模式赋能检察履职,典型做法成功入选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首批“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”。
补短强弱,蓄电“赋能”
不断稳固“党组+党校+高校”独创培养机制,依托道外区委党校、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学资源,开展“线上+线下”沉浸式、访谈式、互动式教学和实操实训。三年来,组织各类党性教育实景、现场课堂,辩论赛、观摩庭审、案例分析、传学传讲、“领导素能”互动式探讨交流等实训课堂,军营训练、体能拓展训练、公益活动、心理辅导、应急攻坚等实践课堂共计50余次,使青年干部培养质效全方位跟上时代要求,为青年干部成长加满“燃料”。
立体实践,提能“锻才”
构建打造年轻干部培训提能矩阵,2023年,成立融合履职、案例培育、数字检察、检察宣传、调查研究5项重点任务融合专班,实现各部门协同作战、青年干警一体履职,力促培养成果与业务质效共提升、双促进。共办理5个融合履职案件、培育6个典型案例报送参评、研发7项数字模型,被省院立项2个;10项工作动态荣登央媒及《检察日报》等行业权威媒体;13篇工作经验被省市推广;3篇调研文章在省、市级获奖,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、聪明才智充分涌流,实现“人人尽展其才”。
深耕“励才土壤”,一线墩苗,
实战实训,开拓成长成才“新高地”
培养服务大局“助推者”
充分发挥办案一线“80后”“90后”占比59%的青年资源优势,引导干警坚持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,积极投入“检察护企”“检护民生”专项行动,锻炼年轻干警把更多“检察元素”融入“发展要素”,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。三年来,因服务大局表现突出,一个集体、一个专项工作分别被最高检通报表扬。
培育司法为民“践行者”
三年来,一批青年员额检察官以可感知的监督力度、看得见的检察行动,不断推动两项监督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、查办职务犯罪、公益诉讼专项等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,以敢监督、善监督兑现年轻干部敢担当、善作为。2022年以来,由青年干警主办、参与办理的4起案件被评为最高检典型案例。
打造创新发展“生力军”
三年来,道外区人民检察院共培养23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,全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7.4岁,为队伍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,队伍创新创先活力不断激发,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,队伍建设不断夯实,整体素能显著提升,工作作风持续转变,全院整体工作评价跃居全市第一,人才兴检落实落地,品牌建设硕果盈枝。